Activity Tidbits
Gains from Learning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
/
/
/
/
/
/
/
/
/
Notice
/

福享

Sharings

/
/
/
/
Comprehensive Audiovisual Materials
Dharma Learning Sharings(Text Form)
Lecture Series
Photo Collections
有正確的聚焦及價值觀才能從法務中成長(一)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1-06-01 | 1066 次瀏覽 | 分享到:

有正確的聚焦及價值觀才能從法務中成長

理監事會向 弘聖師父上人請益(分享一)

 

2020年7月25日,在高雄的覺識人文空間,學會理監事以及會務人員與依止上師 弘聖師父上人餐敘請益。在共處的近七個小時裡,只要我們願意叩鐘,師父上人知無不言,撥開我們常常帶著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知見,不厭其煩的循循善誘,感恩 師父上人慈悲法恩洗禮。

 

 

 

【修行到位 法務才能達標】

一覺元2020年教師節活動的總召,於席間,針對教師節活動流程節目,向 師父上人請益,原以為只是一個活動流程節目的邀請確認,卻意外得到更多 師父上人的寶貴教導:做法務不要養成只想依賴的習氣;我們要學會如何讓一個活動不失焦,再者要有正確的聚焦和價值觀,所有的法務都是建構在有修行而延伸出來的,所以我們如何從活動和法務中讓靈性成長,才有它的價值。

 

■依賴致使靈性墮落

師父上人提到,這麼多年來幾乎所有執行的事務都會跑去請教 師父要怎麼做,甚至直接把問題丟給 師父,這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因為那是事務性的東西。事務性的東西是本來在做的人自己就要去發展去深入,深耕吸收的,而不是樣樣都要拿去問一個教育者。也許教育者都會,可是不代表你要花你大半輩子時間老是去請教他跟你成長沒有相關的事。

 

師父上人說:「做事情」不一定跟「成長」有相關,你看這時候大概是第一次聽到我說不相干。以前我都說都是成長,那是「你會」的前提,你會的前提跟你的價值觀~正確的前提的導向,你做一件事情絕對是成長;那如果你不是,當然我們這個成長特指的是修行,成長有很多,比如說你在畫畫當中,你在畫工上成長,你彈鋼琴在彈琴的技藝上成長了,這個都是成長,可是這不是我們在講的成長,我們講的成長是靈性昇華這種,那如果你的聚焦點跟你的價值觀都不對,你越問你是越沒辦法成長,而且你會越墮落。

 

因為你變依賴,什麼都要這個 師父教你,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搞到最後不但你靈性墮落,你連生活本來還會,本來只是生活笨蛋,現在變成生活白痴,就會變這樣!然後一群修行的人就讓人家相處之後觀感就覺得很差,怎麼修行人處處都不會啊?!怎麼那個也不會、這個也不會,這個不是一般國中生就會的事情嗎?有的高中生,有的小學生就會的事情,怎麼修行人都不會。你說本來是你不會嗎?你會啊!你本來都會,學了法之後,你本來也許一件事情不會做得很好,可是至少十分,你也會做到六分、七分,可是學了法之後,你的這件事情不但七分、六分做不到,你可能只做到一分、兩分,因為你養成依賴的習氣,什麼都丟給人,最後你也失去了你的判斷能力。其實那一種判斷能力不是你失去,而是你不願意承當責任,所以你選擇「我不知道」,其實你都知道。

 

比方說,假設這件事情是你的私事,你知不知道怎麼做?你會馬上回答「我知道」。又假設這件事是你公司的事,可以賺到錢的這個事,你知不知道怎麼做了?你馬上就說知道,可是在法上、在法的單位,卻什麼都說不知道,那是不是墮落!

 

■你的關注點在哪裡?關注點錯了,結果就是錯!

師父上人也講到一個“關注”這件事:「當然不是不行問,可是當你在問的時候,你的關注點在哪裡?」這是我們自己要去學習體會與沈澱的東西。師父上人以2017年那一次的教師節活動舉例,那年辦得很盛大活潑,可是卻是最失敗的教師節活動!

 

師父上人說:「假設它單純只是一個活動,沒有任何標題,它是一個很成功的活動!因為熱熱鬧鬧,大家很開心!不過,你們訂一個教師節活動,副標又是孝親尊師,但參加那一場活動感覺不到有敬師尊師,可是很熱鬧是有的,你要很客觀的去對待,這個就是什麼?你的focus錯,你的關注點錯!你是要辦一個熱鬧的活動,還是辦一個教師節感恩活動?

 

如果你要辦一個教師節感恩活動,你就要有感恩師道的這個理路,那裡面呈現出來有很多好像有點脫序,包括在整個籌備過程也都有所脫序。為什麼我加一個籌備過程?因為許許多多的場域,它是不講籌備過程的,因為它不是一個教育單位。為什麼我們很重視在舞台上跟舞台前的所有的連結,因為我們是教育,我們不是要裝一個樣子,裝一個師道的樣子放在舞台上給大家看。那個給大家看不是要裝樣子的,所以我們整個過程,我都會期許是實質的,是如法的。

 

會員大會的性質又跟教師節不一樣了,所以你們在籌辦跟你們在運作的過程的關注點是不是就會不一樣?那你就要依照這個關注點去發展,這就對了。如果你這個關注點錯了呢?那你也會依照關注點去發展,那你的結果就會錯。所以學法的人搞到最後就很簡單,你就依照你的關注點去嘛!你的關注點要清楚。

 

學法的人多一個事情而已~明白,明白於我原來不知道的嘛!所以我現在當然不會照著我不知道那樣過日子!這是一個學法的人最清楚,有別於沒學法的一個現象。所以我一定會關注在我明白的價值上,“關注”又出來了,所以前行。所以你的學法人生就越學越快樂,越學越輕安,越學這個,所謂的境界相越美好。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總召接著請教 師父上人,我們在做學會事務的時候,常常都會需要帶領一個團隊,或大或小,當這一個團隊的leader,我們應該要怎麼樣才能夠把這一個團隊帶得好,把事情也做得好?那一般世俗會說「帶兵先帶心」,佛法這邊是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尤其是在人情跟事理中間,它如何能夠做得很圓融跟完善呢?

 

■平日的訓練很重要~要不間斷養成符合聖賢的功法

師父上人開示說:「其實到『用』的角度喔,都沒所謂該怎麼樣,能講該怎麼樣都是理論,包括你說世間法帶兵要帶心的問題是你這個人沒有這個涵養,你知道帶兵要帶心,有什麼用?」

 

所以佛法不太會從你們這種問題的角度去思維,它是你這個人平日的修行,平日在訓練你自己的性格的這一端~你有沒有不間斷在養成?你這端不斷在養成符合聖賢的這一些所有的功法,你本來就會長智慧,那你長了智慧,你在面對剛剛講的那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是智慧的運作,智慧的運作哪有一定怎麼樣?它就叫善巧方便。

 

所以你說帶人要帶心,帶兵要帶心,那個心很抽象啊!你到底要帶什麼心?所以在聖賢的角度比較不從世間法的這個角度去講,到最後也是剛剛剛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問題是你了不了解「道」啊!符合對的理路,你有沒有去運作?那你自己都沒有的時候,你怎麼依照這個理則去做?它就變成一個標題,沒有錯的標題,可是不是每個人聽到這個標題,他都「喔!明白了,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它這是什麼叫道?不知道。

 

「道」又有很多層級,我們用世間法來講叫做「你有一個標準」。你做事總是有一個原則原理,那你要以那個原則原理去行事,符合的就進!不符合的就很抱歉!「很抱歉」的意思也很廣啊,你的態度各方面,你要跟人家說No的時候,你態度恰不恰當啊?到不到位?所以每一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裡面又有「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裡面的每一個項目又有「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就是你們生命,佛法在講的「一即一切」!

 

所以至少你要謙卑!依世間人容易理解的,那是一個關鍵!你不要自負、很傲慢,然後什麼自己都不懂的,也不願意去找參謀請教一下,多花一點時間氣力去請教人,很麻煩的是這一點。

 

所以說要怎麼辦?平日的養成很重要。終極是智慧在應對的,那智慧的前提,剛剛我講的性格從謙卑來,謙卑不是爛好人,它有原則原理,那就沒問題了。你只要掌握謙卑,符合你們那件事情的原則原理。

 

你看,這時候跟前段講的有一個關聯性了。你如果關注點是錯的,那就不用談了,你們就錯成一片了!你唯有你有很清楚的關注點,就是你們的這一件事情的價值,你才有所謂的原則原理,要不然你的原則原理一定是符合你的自私自利的慣性而運作的,那就不用談了。

 

所以你每一件事情,有每一個team要發展的宗旨,那宗旨就是你們的價值!方向目標!那你再拉回來,以這個宗旨應該怎麼樣,那個叫原則原理!這個定好了,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那就回到這邊,最大公約數,就解決啦!也不是我也不是你,就這個公約數,就這樣子。所以,如果我們都有這種認知,那要放下我就很簡單,除非你不要。如果你沒有這個認知,講一大堆理論也沒用,因為那是根!你要先鎖定你的關注點,要不然你自己就亂。

 

■在學法的團隊,哪有什麼帶心不帶心的,是你要不要跟隨佛陀的心走?

師父上人更說:「你要講世間法帶人先帶心,那世間法又有另外一句話叫『有錢能使鬼推磨』,那你到底是帶心還是給錢?他價值觀跟你不一樣,請問你怎麼帶心?所以這種東西,就都回到自己的本位立場,我盡職了就好了,不談帶。

 

你們認識我這麼久,從以前到現在,我也從來沒想過,動一個念頭要帶人,從來沒有,從來沒有。現在一覺元這個團體,它就自然形成啊,只是我們只做一個工作啊~眾生需要,發展到那邊需要,這樣的需要又是對的,那我有能力,我就盡力幫他幫你促成而已,我也從來沒有要帶人。

 

我們都是學法的,在學法的領域裡面,你們這個team,你本來就應該要學法才來,還要我帶你的心才來,那不累死?我要帶你的心還是我們要學法?你要先搞清楚。如果你要靠人家帶你的心,請你回去你的職場,你要求你的主管帶你的心就好。

 

因為你來到這個學修的單位裡面,不是我帶你的心,是你要不要跟隨佛陀的心走。你要再來!你不要,不要勉強嘛!所以,不要勉強,他想說,好吧,那不要勉強!他走,那我就沒有一個人,我就不用帶啊!我把我自己搞好就好,我的team就我一個人啊!

 

所以你要帶什麼?不用帶啦!要的來,不要的走。都沒人呢?那就放下,這不自在多了嘛!」

 

【該怎麼跟人溝通?】

總召說到對於在做事過程中很多時候好像都需要跟人溝通,該怎麼跟人溝通,師姐進一步請教 師父上人。

 

師父上人說,我常常是勸人家不要溝通!前提並不是否定溝通兩個字,而是因為彼此都不明理,有什麼好溝通的?溝通只有在兩個都有明理的基礎下,它才能產生效應,在兩個都極度不明理的,不用溝通啦,就放下就好了,能順應就順應、能奉獻就奉獻、能讓就讓,不用溝通。這樣的狀態互動到有一天對方比較明理了,就可以把溝通的生命狀態搬出來用了。有時候到那時候也不用了,你繼續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也不用溝通他就被你感化了,要溝通什麼!

 

■都是能量的散發,好好完成自己就好

師姐聽到 師父上人這樣說衝擊很大很震撼,她溝通了一輩子,以前一直以為是自己的溝通方法不對,今天卻第一次聽到其實不用溝通。而 師父上人進一步說明這個理路在於「能量」的散發,師父用了一張紙的能量來比喻,一張紙,當你用心對待,把它摺好,放著,它能量就變好;若你隨便揉成一團,它變負能量。你可以用繩錘去做能量測試,正能量,順時針方向轉;負能量,逆時針方向轉,就這樣。所以,你並不需要跟這張紙溝通,你只是把它摺好,它能量就變好了,願意散發正能量給你了。我只是完成我自己而已,用對的心去善待它,就解決了。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如果連一張紙都這樣子,那人的意識形態更根深柢固,你要怎麼溝通?就不能溝通啊!那如果需要溝通才會解決事情,佛家不被你推翻了嗎?什麼叫「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隨著正報轉有任何溝通的氣息跟意涵嗎?沒有,它只管做好自己,其他的都是依附,要溝通什麼?所以一輩子你當然溝通不成嘛!不用溝通,好好對待它就好了。

 

■你關注生命,對待生命體就有不同的深度

師父上人的教導層層深入,在這摺一方小小紙張的事情上,還有對待生命體的不同深度,師父說有人會做這樣的事情是因為他學了那個道理才回來這樣做的,他可以有各種分析、各種講法說服自己,最後結果都導致讓他把它摺好,那把它摺好它的能量就變好。可是我們不是那樣,是你本來的存在就覺得這樣比較對、比較好,沒有誰跟你講這個道理,為什麼?這叫「生命的關注」,你在關注生命的時候,你每做一個動作你都有感受的,它不是言詞定義說你會覺得比較好或比較不好。

 

一個生命體的對待他的深度不一樣,所以就有從「愛緣慈悲」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歷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本來就這樣」啊,你要問我為什麼對他這樣?沒有為什麼,本來就是這樣子啊!降下來,「因為眾生是一體」,你看多一個「因為」。所以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學會自己開燈,把你的光開到整個宇宙一目了然

師父上人更開示說:「修行是引導你導到你隨時在關注內在的工程!所以以至於你做每件事情,你本來就做了就恰到好處,你沒有先一個為什麼,因為怎樣,所以要怎麼樣,所以我做了,沒有這個,沒有這一段,你只有一個初念的感受,本來就這樣、本來就這樣。修行吶,所以你內在的這個靈性能量越高度,你的這個理解的範疇越廣、越清晰,你有沒有需要從外面幹嘛?」沒有!

 

舉一個例子,你們就像一盞燈,現在是晚上,你在這個室內,你這盞燈不亮,你看得到什麼嗎?你怎麼溝通,叫它給你看:「杯子,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能不能冒出來給我看,我就在你眼睛前面,我看不到你啊,因為你不發亮,看不到你,你在哪裡?」因為整個都暗的,暗到像黑洞這麼暗,你只要把燈泡打開,唉呦,你怎麼在我這邊那麼近。你看到啦,你開一點點而已,你再把你的能量開大一點、開大一點,喔原來那邊有個人喔、原來那外面還有樹喔你看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你把你的光開到整個宇宙,你整個宇宙一目了然,那你靈性的光輝啊!請問跟外面要溝通什麼?要往外面決定什麼?沒有啊,都是你內在在決定,所以調整自己就好。

 

波芽老師隨後問:要怎麼開燈?

師父上人開示:「佛家學佛的人很簡單,從清淨著手。你清淨一定是內在工程,就從那邊開始,一直深入、一直做一直做就對了。放鬆,清淨、專注,一直做、一直做,然後你就會感受,你的感受力~那個「看得到」的意思就是你的感知力會越敏銳、會越強,所以一張紙拿上來,你就有感覺了,你沒有言詞、你沒有念頭,你有感覺,因為你的燈亮啊,所以你就自然知道怎麼對待它是好的,你不用再學一個道理再回歸,要怎麼對待才是對的,不是這樣,你很自然的呼應。

 

那你這個亮出來你就知道:唉呦,這摺到…整個狀態不是那麼ok,把它弄好,就解決了。那這個燈越窄的,它這個敏銳度就越薄弱,所以生活的這些打理打點,就會一塌糊塗而不自知,其實它已經在影響了,他不自知!所以從清淨去訓練,清淨從哪裡訓練?放下!你要坐著打坐訓練清淨也行、你拜佛念佛念經作法會都好、都可以,做瑜珈什麼都好,可是它都沒有離開「你要放下」,放下你所有的這些起心動念的造作,你這個敏銳度就越來越廣,靈性昇華、覺知力提升,作用力強。

 

【萬里求訣的門道】

有句話叫「千里求法,萬里求訣」,波芽老師曾聽 師父說過萬里求訣這是一個門道,因此請教 師父上人。

 

師父上人這麼說:「有在不斷鍛鍊的人,萬里求訣才有用!」千里求法,你求法簡單啊,人家告訴你怎麼拜佛怎麼拜佛,你要拜佛,那些理論很簡單啊。萬里求訣,你這些法要運作的訣竅在哪裡很難啊,所以用萬里來比喻比千里還難,是這樣。

 

你要有千里求法的基礎,你才能達到萬里求訣的那個目的。你都沒那個基礎,誰跟你說訣竅都沒有用。我們講「放鬆」,對不對?講完啦,秘訣叫「放鬆」,問題是你從來不練,你現在〔雄雄〕你要怎麼放鬆,你做不到。所以它對你就不是訣竅,它對你又是一個知識、一個論述了。

 

就像你要布施,那秘訣在哪裡呢?我怎麼老布施,都沒怎麼樣?秘訣在放下。放下,怎麼放?因為你都不布施啊,你還說你老布施,你都布施假的,你都是在買賣,你不是布施,所以你跟他講秘訣在放下,他聽不懂。他知道放下兩個字怎麼解釋,查字典都會解釋,就是不懂這是什麼?怎麼個放法,因為他沒有不斷布施。

 

所以假設這個人符合正確的理論,布施了五十年你跟他講,那時候他有障礙,放下即得,他馬上開悟,門竅就一句話:「放下即得。」布施有所得,放下即得,得的都不一樣。你看那味道都不一樣,布施有所得,放下即得,他會開悟。如果你布施根本都做假的,講一輩子放下即得都沒用。

 

你們在做法務也是,你沒有全心全力,不斷激起自己的主動力,去服務奉獻的,你永遠不懂,不懂你們能夠得到多少。當然這個理路跟前面一樣喔,第一段叫布施即得,第二段就是放下即得,此得無所得,乃謂真得。你怎麼理解?你居然不知道,你做個法務就解決了,就開悟了。

 

【具行法師的修持表法】

儷容師姐分享剛剛 師父在講的時候,她腦中浮現一個最近讀到的具行法師的故事:具行法師是虛雲老法師的弟子,他那時候因為天災,沒有辦法生活,他就自願到佛寺裡面做工。具行法師的修行方法,就是一句 阿彌陀佛念到底,然後不斷地在寺裡面做人家不願意做的那些苦力,砍柴啊…什麼的一大堆,他都不斷做。而且他好像有點耳聾,所以別人跟他講話,也聽不是很清楚,所以大家也不跟他溝通,他也不跟人家講話,他就是默默地不斷地做,不斷地念阿彌陀佛。結果最後人家就修到能夠預知死期,而且用三昧真火把自己全身的肉體,咻,變成灰,但是外面的那個僧衣還是好的,衣服是好的,衣服裡面的肉體已經全部是灰,而這個灰竟然沒有散掉,而是還有人形在那裡。

 

他在往生之前有去跟虛雲法師告別,感謝他,虛雲法師就默念佛號,等他三昧真火那樣子往生之後,虛雲法師就出來說:不要動他,不要太靠近他,你們一個人什麼風,可能一吹,他整個"咻",灰就散了。然後就趕快叫昆明日報來拍,做大報導。然後我看到一句話是,虛雲法師是中國近代史德性非常高的法師,他居然說:「具行啊,你現在的境界已經比我高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到你那樣?」

 

師姐就想,哇!人家虛雲法師度眾無數,蓋了那麼多道場,他居然這個感嘆自己的徒弟修行這麼好,還自覺不如。而這個徒弟做了什麼?他就是不問塵世,只管做,只管念佛。那我就想我花那麼多時間在塵世事情幹嘛呢?人家都不做,反而修得更好。那我凡間的事都不要花心思跟那種意念在…我不是說要懶惰什麼都不做,我是說,沒有必要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感覺,就真的是就是放下,所有的欲望、想法、言語也很多餘,真的越跟 師父就會越覺得,我那些雜念太多真的超多餘,文字也超多餘,越來越覺得以前自己很厲害的溝通能力或什麼都很多餘。

 

波芽老師也接著分享,那個時候,具行和尚他原本就修了有一個程度,然後虛雲老法師就趕他出寺院,叫他到處去參訪。具行和尚很不想去,只想跟著師父,但老和尚一直要他出去,具行不敢抗師命,就好吧,就出去朝拜了。經過了四年,師徒再度見面,虛雲老和尚問他這幾年都去了哪些名山?他說去了四大名山各處古寺,也就是這樣子了。老和尚問他未來有什麼打算?他說沒什麼打算,聽說師父重修寺院,知道師父缺人手,就回來跟著師父蓋寺院。虛雲老和尚是得道高僧,他一定也知道他跟他這個徒弟後面的緣分,所以也故意叫他去參訪這些名山,因為以前虛雲老和尚也是這樣朝拜各處名山。

 

師父上人:他也要結善緣,廣結法緣吶。

 

波芽老師:然後就他叫他,一直叫他走過的一些路,還有一些因緣可以去

 

師父上人:跟著,有同質性。

 

波芽老師:喔,難怪。不會說平白無故就叫你出去,去幹嘛幹嘛…。反正那時候的說法雖然是說要他不要有個情執、師執這樣子去參訪,然後也就鋪陳了後面的續緣,未來世的一些因緣一個結緣這樣子。

 

師父:所以那個就叫要條件。看人家的對待,你看那些傳記,哪有一字半句是叫具行你要聽話喔,聽話才能成道喔,學佛要老實喔。你有聽到人家在講,教這個嗎?現在差太多啦,人家去,直接就修行了,現在你們都把世間的國民生活需知當修行,很麻煩的。你說他在寺院裡幫虛雲做那些勞務,他會跑去跟虛雲說:師父,請教那個石頭齁,怎麼搬比較省力?就沒有人會問這種生活裡面的事事物物的東西的啦,只要一問就是心法,懂嗎?那就修行!你看那具行會跟他說:齁,我們家窮成這樣,可不可以看有什麼學法怎麼學才能經濟改善一點,有這種嗎?

 

波芽老師:沒有,他當初回來的時候,這個老和尚還叫他說:「欸,你不去看一下你的那個家人?」他說:「都出家了,沒什麼好看。」

 

師父上人:對啊,其實都是這種氣息,你們如果都沒學這種氣息,你們生生世世不可能的事情。你們在這個人間、在你們團體、在做事,都是什麼的邏輯概念,那決定你的下輩子。人家是什麼概念?就人家也不會放棄啊。那具行也大可可以說:那我幹嘛要做勞動?那也是事啊,我就直接念佛就好了啊,我幹嘛要做勞動?那叫本分!他遇到的,他就認真對待好,就這樣。遇到嘛,可是他不離原則,就佛法,一句佛號念到底,在當中不會跟你打岔,其他都是附帶的,附帶的不放棄,是心裡放下,附帶的,什麼都揀起來做,可是心中一句佛號念到底,不變。做為什麼?眾生需要,我就做啊。

 

所以說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佛菩薩來這一世度化我們就是那麼精勤,我們芸芸眾生明明處於痛苦的深淵,為何還不警醒呢?還在糾結人世間的一些情懷,陷入自私自利的思維,常常只想到自己、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沒有真正的落實本分以至於還在煩惱、憂慮、牽掛中過生活。沒有純然的放下就無法領受到捨得的喜悅,布施做得不夠乾脆有所求就無法得到圓滿的功德,真的就會枉費在這一世遇見明心見性的老師---弘聖上師。

 

【極樂世界再來世間的菩薩】

波芽老師請教 師父上人一個有趣的問題: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祂是不退轉菩薩,如果祂再回來這個世界,祂還是會忘記自己是不退轉嗎?

 

師父上人:對啊,有的會啊,它不是一種定值,因為你實質功夫的問題,你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問題。那你上去都是阿惟越致菩薩,是受到加持力,當然勿庸置疑你永不退了嘛,可是不代表你在這邊不遭難,因為你還有去極樂世界之前以前生生世世的一些無明造作的因子,所以你只要再來,整個娑婆世界又是一個緣,它會觸發,可是你已經永不退位了,所以你的面對的概念跟世間人完全都不一樣。

 

波芽老師:那不退位,那祂就會發脾氣嗎?

 

師父上人:那就看看事件,看祂的所謂應眾的善巧方便啊。

 

波芽老師:可是祂那時候也不曉得自己是極樂世界再來。

 

師父上人:那是一個自然的呼應,可是祂不會退,不會退表示祂不著心啊。

 

波芽老師:所以祂不會氣到發抖,對不對?

 

師父上人:不是,你們現在講的都是有為的現象,都不能從這邊去講。一個殺人、第二個也殺人,兩個都殺人,都拿著刀子往人家的心臟戳下去,一個戳下去對方升天,一個戳下去兩個下地獄,你怎麼能說啊有沒有發抖什麼什麼這些,這些就是相,都拿著刀,生命狀態不一樣。就好像你們現在說,他怎麼可以罵人,他也罵了,就也不一樣,他怎麼罵到發抖,他也罵到發抖,也不一樣,對不對!他罵到發抖是形象啊,他內在都沒有;另外一個罵到發抖,他還沒罵就心裡就抖成怎樣了。

 

【你會撤願,表示你從沒發過願】

有理事進一步請教 師父上人,如果那個願已經發了,可以撤願?師父上人說到願已經發了,你會撤願表示你沒發!那你要講什麼願,你講的是菩提心、菩提願嗎?那你會撤表示你從來沒發過菩提願啊,菩提願一發就是了啊,他怎麼會有撤的問題?我們現在講是你們世間人的劣根性,你不要聽到願就好像多偉大。

 

真正偉大的那種願意發就是了,那怎麼會有撤的問題。所以人家真正一發菩提心就成正覺了,正覺哪裡還有跟你什麼要撤不撤的問題?你有聽過 釋迦牟尼佛說:哇我現在要撤願了,我不願意,我要撤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了。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會這樣跟你講嗎?還是 阿彌陀佛說,我現在要撤四十八願,眾生太難了,我要撤四十八願。祂是佛了祂就不會了,你們如果還有一個什麼願要發不發什麼的,表示你從來沒發過啊。不要擔心啦,你從來沒發過啊,你以前那些都是假的啦,你只能說你願不願意繼續這樣欺騙佛菩薩的問題而已,你沒有撤不撤的問題啊!你的確有欺騙佛菩薩啦,可是你並沒有發過願!這樣有沒有比較好懂?所以在佛法上告訴你們,你們只要一發菩提心,你就馬上榮登信位菩薩了。

 

波芽老師:榮登?

 

師父上人:對啊,一發心,你真的是發心的,一發心你現在就是信位菩薩,至少初信位以上。

 

波芽老師:信位菩薩的狀態是什麼?

 

師父上人:信位菩薩依小乘來講就是須陀洹,小乘叫須陀洹,大乘叫初信位菩薩。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最多就超越輪迴了,這是最多的,有的一次就解決了,換言之祂永遠不墮三惡道。意思說如果你真發心了,你永遠不墮三惡道,如果你現在心裡還有會墮三惡道的危機,表示你根本沒有,未曾發過心。

 

波芽老師: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會死就算了?

 

師父上人:這跟自己覺不覺得沒有關係,我也覺得我會考上師大,我怎麼到文化大學而已,就是這個理路。

 

波芽老師:那一得初信位,祂信位菩薩的那個生命狀態,祂的念頭、祂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就是不一樣?

 

師父上人:對啊,當然跟眾生…因為祂發心了,祂的存在已經不再為自私自利了,這個你們比較好懂,絕對沒有自私自利這個概念,這是最基本的,當然不只這樣,就是說祂的存在已經不會care自己了,任何一件事情,你看你是不是這種生命狀態。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善用其心。」這句話我們學法人老是掛在嘴上隨便講、隨便兜,先不要說體會,我們有真正認識到它的意涵嗎?還記得 師父上人曾經說過,若非法身大士是不可能善用其心的。感覺善用其心是一個很有高度的生命狀態,而在這次請益機緣中,再次了解善用其心的義理。

 

師父上人說明你就未曾發心,你是在善用什麼其心!善用其心是發菩提心之後的事,所以你們在學法有時候如果都不知道這個,你們都處處拿這些言詞~哎呀我都不會善用其心,自哀自憐這樣,你還太早,根本不用care這個問題,你就還沒有發過心,你是在跟人家比不會善用其心要做什麼,你不覺得很可笑嗎?就是說為什麼你們要深入法,你沒深入法你都會兜、亂兜。

 

所以善用其心就《華嚴淨行品》裡面講的,一百四十一願,你具足了,就善用其心。為什麼一百四十一?為什麼不能一百四十二?或者喬成整數一百四十?所以華嚴教法它裡面都有很多的深度跟意涵表法在裡面,一百就是十信菩薩,一一具十,所以十乘十等於一百,因為它是《淨行品》,對信位菩薩講的,已經發心的,已經發了菩提心這一種生命狀態,祂要再教祂的課程,那你就要善用其心、學習善用其心,那一一具十是這十個位階的菩薩,在學習的課程。

 

然後,四十一是什麼?你能承接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你只要不善用其心你不可能成就法身大士,你只要不發心,你不可能善用其心,不發願嘛。它這一個一個環扣接的很緊實的,所以你們在讀那個、聽法都不可以是一種片面的知識常識。

 

當然我們都受過現在的國民教育習慣了,一定都是我剛剛講的那種,一聽就是又知識常識了,就自己馬上兜回來,我認知的善用其心了,就變成要怎樣用心、要把它排好,要善用其心。我就說這個就國民生活須知,你把它認為是善用其心,對不對?信位菩薩,已經永不墮惡道,甚至超輪迴的眾生,你把我們的國民生活禮儀規範,兜到叫善用其心,誰有辦法,所以當然很重要啊。有的人聽,聽完就退轉了,有人聽就積極、更大的衝勁。學法要更加的務實,一個環扣一個環扣要把它補足。

 

感恩 師父上人在在處處、無時不刻都在教育我們,我們任何一個問題,再小的問題,師父都不放棄應機教育我們,希望我們理解生命真理,放下執著,成就生命。

 

【九天玄女的感應、天神們的共識】

波芽老師分享OO師兄有一個親戚,是九天玄女的代言人,是會被入駕的那種,有一次 師父去到牙醫診所看牙齒的時候,OO師兄那一位親戚也在,結果呢?九天玄女就叫祂的乩身趕快講「弘聖師父是來教化、教育、應化眾生的」這樣子。可是那位親戚當時在牙醫那邊沒有講,後來他跑去跟OO師兄講,偷偷在他耳邊說他不講不行了,因為九天玄女一直施壓力了,他必須講了,然後就抓著OO師兄說:「九天玄女一直叫我講:弘聖師父是來這邊教育、教化的。弘聖師父是來這邊教育、教化的。……OO師兄聽到就在那邊超開心的,師父上人來真的是教育,務實教育。

 

在天上的神都知道 師父來教育眾生,而人,即便在聖者身邊卻認不出來,甚至不珍惜。師父上人曾將說過「蛇化為龍不改其鱗」,由凡成聖不改其面,因為外相並沒有改變,很多人因此看輕 師父上人的教導,不珍惜 師父上人的教導。記得四禪師濟公師父也不願下來人間,甚至要 師父上人趕快離開人間這個汙濁的地方。師父上人說:「祂們是有共識的。只有笨蛋會下來。你不要以祂們的更高度眼界在看,你就你們生活遇到的還不夠汙濁嗎?這些人類。你還不要說没有學的,你就有學,聲稱要學的那群人,這一撮人還不夠惡質嗎?所以祂們當然有這種共識,非不得已,不會下來。」

 

【修行是全然投入】

波芽老師請教 師父上人一個關於念佛的境界:念佛念阿彌陀佛,有一種追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往上追,往上追,那個“阿”字還沒出來,另一個“阿彌陀佛”卻又冒出來了,它是從哪裡出來的?

 

師父上人說,這個你就不能問人了,這是你自己要參的部分。修行是這樣,真正到修行的點不是跟你講一個答案,告訴你從什麼地方出來這樣;而是告訴你要這麼做,你去做,你是要不斷體會,最後自己知道,自己明白。一旦人家直接跟你講,你絕對是不明白的。如果告訴你,它從自性來。那就會出來一個問題:什麼是自性?講不完,名詞定義,定義不完。

 

這個領域以上都是參究的問題。可是你怎麼知道可以這樣子訓練?這可能要人家教你。教了你,你就要自己不斷摸索了,這摸索就是你們的畢生工程!既然是畢生工程,你沒有全然投入,你可以嗎?所以你們光聽這一段,這一段關乎你們接觸的一個關鍵,你問你對這裡有全然投入嗎?沒有,什麼都不用問了!就回到國民生活禮儀須知那邊去涉獵好就好了,確保你在這一輩子人生少得罪一些人,少造一些業,你不要期待你會修行到什麼,因為根本不是!是要全然的!

 

即便是來請教世間一技之長或一個行業一個興趣,都應該全然投入才會有所成就,修行更是啊。全然很重要。你念佛你全然嗎?你在念佛的當下沒有全世界了,就剩下佛,這叫全然!你們多數人沒有體驗過,所以變得很抽象。你要怎麼了解具行法師?他就是全然啊~我在搬石頭時全然搬石頭,我在打掃時全然打掃,掃完就往下一個階段。他不會在那邊考慮:現在要搬石頭?我不是要在這裡念佛就好嗎?他兩件都很全然,他福德力也增長,念佛清淨功德力也很增長,沒有任何缺失漏失。這叫全然,跟你有沒有錢、跟你年紀、跟你的家累有什麼關係?具行法師還帶八個家累去,你現在有這些家累讓你費心的嗎?很多來我們這邊學習的,年輕的很多是一人賺全家飽,老的也都退休了啊,你們全然過嗎?你們都有全然,你們全然在你們的欲望,所以對佛法全然不會。你若換一下,就解決了,就像具行這樣。多美好的世界。

 

這一場學會的請益讓理監事們深深入的體悟,身為法務人員應有的態度是什麼?沒有自己,全然投入,一切都是為眾生著想,一切都是為生命的最高價值努力。

 

既然來在這裡學佛,我們一定要確實謹記 師父上人的教導,落實正確的聖賢教育,備齊好資糧位,盡我們做人應有的態度,才能在未來之際有機會跟隨 師父上人弘法利生。

感謝 師父上人諄諄教誨。

 

一覺元學會敬上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