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Tidbits
Gains from Learning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
/
/
/
/
/
/
/
/
/
Notice
/

福享

Sharings

/
/
/
/
Comprehensive Audiovisual Materials
Dharma Learning Sharings(Text Form)
Lecture Series
Photo Collections
親臨菩薩道場─從普陀山到九華山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9-01-24 | 929 次瀏覽 | 分享到:

佛法是因緣法,感應道交,絕不失時。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儘管世道惶惶,身心不安,舉世皆然,然而,各地渴慕正法者與日俱增,紛沓前來向 弘聖上師請法。

 

尊敬的 弘聖上師自2010 年開始,應著各地求法者的祈請,屢屢辛勞遠行弘法,足跡遍及了法國、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以及中國的西藏、雲南、廣東、東北瀋陽、江蘇南京、湖北武當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等等。特別是過去這兩年,師父上人帶領同參,親臨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和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深入菩薩摩訶薩的心行教誨,甚是殊勝圓滿。

 

師父上人曾開示說,寺院裡的佛菩薩造像為什麼都是一佛二菩薩?中尊是佛,佛代表「性德」,性德無修無證。性德只是顯露而已,它沒有造作的。兩邊的菩薩代表「修德」,從因地的無明,透過學修,回歸正確的心性。我們所熟悉的「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和普賢菩薩,代表了「四修德」,分別是:慈悲、智慧、大願和大行。透過菩薩四修德的圓滿,即是佛的性德的圓顯。

 

所以,一切佛菩薩的造像都是一種高度藝術的表法,要來舉外明內,復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要善用其心!善用其心!

 

普陀山 觀音菩薩道場 20155月/20172

 

師父上人的勉勵:

觀音菩薩是一個學位,觀音名「慈悲」。如果每一個人,都照著祂教我們的這個方法去修持自己,訓練自己,改自己的個性,改成像祂一樣,你們每一個人就都是觀音菩薩。那時候就是:「念彼觀音」即是「念自性觀音」;「念彼慈悲觀音」即是把自性慈悲念、秀出來。何謂「念」?「今心」謂之念,此時此刻我有這一顆存心就叫做念,所以念佛、念佛,「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是謂念佛」。在念佛的同時,但以自性回歸,而莫望外求。

 

九華山 地藏菩薩道場 201611

 

師父上人的勉勵:

一切諸佛的成就始於地藏法門,就是孝敬。孝敬的擴張,是一切法門的果實,也是根本。所以自始至終,佛法從孝講起,也終止在孝。只是你看這兩個孝,意義不一樣,開始的意義跟終止的意義不一樣。開始是自我圓滿,終止是圓滿一切蒼生,它都叫做孝。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通通不離開這一個字!那麼,如果我們大家都不知道怎麼修,我們就回歸回來這四句話啊:「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這一個是人天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在明示這四句話的什麼?深度義理而已。這個你取得了,你才有條件做到真正的三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