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晴老師
學修就像清除髒汙,而卸下髒汙習氣的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在改個性的過程中才知道真要卸除自己的貪、瞋、癡好難,然而在
師父的嚴格教導與訓勉下,學生若灰心甚至不接受,就會因此感到痛苦,所以進步一定很慢。
要怎麼跨越這學修的窘境,清除這頑固悍強的汙漬呢?薏晴老師在本講座中分享了她的寶貴經驗。
薏晴老師多年來接觸不同的宗教團體,因此看到許多修行人的不同樣貌,然而在「一覺元」她看到在
師父上人的教育下,許多同參有非常好的學修經驗與結果,進而嚮往向 師父上人學習。
能在「一覺元」學修感到非常幸運,但是習氣的劣根性卻常常作祟,薏晴老師幽默的表示:「遇到了修行難關時,自己就像掛在天空的一顆星,很會”閃”。」,以為只要進入了學修的殿堂就是風度翩翩的修行人,壓根不認為在學修上還會有錯誤,然而在擔任中心事務的執事過程中,種種待人處世產生的摩擦和不周全,一切都逃不過
師父上人的法眼,經 師父上人慈悲提點後覺察到自己對於「修行」的認知相差甚遠,原來佛法的標準只有0分和100分,也沒有所謂的中間值,沒有什麼是「修得比較好」的或「個性改很多」了,因為學修只要差一度就成不了佛了。
這樣的學修高標準讓薏晴老師因而感到痛苦,由心底發出了「S.O.S」求救信號,這求救信號可不是一般的緊急求救信號,而是「Sinking OR Swimming」是要沉下去還是要拼命游上岸!
講師藉著「習得性無助」的這個實驗道出了消極的學修狀況。實驗中小老鼠被放入水中,水槽邊設計了4個逃生門,但有三個門是假的,小老鼠在撞完這3個假逃生門後,產生消極無助的心態,放棄積極求生的本能選擇被水淹死。
(註:「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修行者因為認知的錯誤,常以為做的很多應該有讚美與福報才對。但是捫心自問若方向錯了、心態錯了,怎麼會有美麗的結果?
薏晴老師反省對於
師父上人的教誨,自己體悟與落實的不夠透徹,想要修正卻又不斷犯錯,最後失望消極的狀況下幾近放棄,但慈悲的 師父上人並未放棄且持續不斷的引導勸勉,讓薏晴老師很感動,決定勇敢面對自己的劣根性,她不願意當那隻消極的小老鼠。
發現答案
薏晴老師平日不斷聽
師父上人對自己教誨的錄音,因而體會到外在令自己所感受到的境緣都是由自己的心所造,所以修要修自己,改變要由自己先改變,主軸是「放下」和「接受」。「放下」是放下對外怪罪別人、怪罪境緣的念頭;「接受」是承認並且面對自己有這樣的問題。
能從同參身上學習突破的方法是參加講座的目的
師父上人於講座後更深入開示並導正學修者的種種錯誤認知。師父上人並以藏傳佛教中的「金剛手菩薩」的表法,勉勵學修人要有「勇氣」要提起「勇猛精進心」才能破除學修的障礙。
後記---宜秀師姐的感想
當薏晴老師說到她一再的做錯事而灰心沮喪的心情,我可感同身受,因自己也曾一直犯了同樣的錯而後悔不已,但是卻不想方法化解問題,都拿業障深重和惡習性當擋劍牌,一錯再錯,直到最近與
師父協談中才明暸自己所有做錯,做不好的事,原來都是自己不想去改過和做好,並不是不能做到,是沒有堅定的心去克服困難,在協談中 師父上人說到:「佛法還不如一碗白飯」,還舉例說明,如果你很餓,你就會想辦法吃飯,不會讓自己餓到,靈性餓了,卻不會想辦法用智慧讓靈性提升,學法的態度應該是用你很想吃飯的心和行動來克服困難。自己很慚愧,不懂得積極的想辦法克服困難,做不到的事或功課就放棄、放下了,這就是為什麼自己接觸佛法很久,卻還沒有成就的原因,因自己之前都沒把佛法當作人生的必需品,所以就不認真學習,只用求保佑的心來學法,所以得不到真實受用。
在講座中,薏晴老師流著淚向
師父上人深深的致謝,自己可體會薏晴老師對 師父上人的感恩之情,不是言語可完整表達出來的,因自己也是很感恩 師父上人, 師父上人除了用佛法開啟我的慧命,還很關心我,之前有段時間,身體狀況很差,時常頭暈,因我有上瑜伽課,就請瑜伽老師拿雞精給我,讓我很感動。師父上人對我的恩德太多了,一言難盡,只有感恩再感恩!期許自己在學修的路途中能繼續跟隨
師父上人,一直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直到有所成就。
在此感謝
師父上人、諸佛菩薩、師兄師姐的恩德
學生 宜秀 敬上